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現在廣告“連續劇”越來越多了,區別于重復播放接二連三的“轟炸”,廣告連續劇劇情新鮮新穎而又有進展,讓人一種期待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京東在這方面可謂“行家”.
從2013年開始,國內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加速在移動端戰略布局的頻率和力度,陸續開始向移動IM、移動支付、移動地圖、移動購物等多個領域滲透,尤其是在2013年年末到2014年年初,這一波浪潮來的更加猛烈。在移動IM領域,蘇寧聯合易信、阿里整合來往、易迅攜手微信;在移動支付領域,阿里系和騰訊系在打車領域的貼補戰正打的如火如荼;而在移動地圖領域,阿里全資收購高德、騰訊地圖則來勢洶洶;至于各大電商公司在自身移動客戶端的推廣上,更是不遺余力,對于京東而言,也不例外。
這不,在2014年《我是歌手》的贊助營銷戰役中,京東APP“搖啊搖”變身“喜搖搖”,只要在《我是歌手》的直播和重播期間,拿起手機進行互動,中獎幾率將增大,可贏取百萬大獎、門票等獎品。將營銷目標直指對京東APP的下載安裝與激活使用,通過《我是歌手》的巨大人氣和粉絲效應,拉動京東品牌與產品在移動端的占有和影響力。
傳統電視開機率的直線下降,以及用戶對多終端、跨屏消費需求的增強,也要求企業在營銷戰役中對這種需求洞察進行回應。京東借助《我是歌手》開展的喜搖搖活動,有效契合了用戶的觀視場景,邊看《我是歌手》,邊玩手機,邊上京東APP,參加喜搖搖活動,從而實現電視和手機的雙屏互動。
京東為了告知這一信息,除了在一月推出了喜搖搖廣告后,不久前特意出街并在湖南衛視上投放的一支名為《剃須篇》的TVC,看過京東去年戲謔天貓軟肋雙十一廣告的網友們都應該一眼就能辨識出男主角是一致的,而且《剃須篇》在故事情節上是雙十一的續篇,但兩支TVC又各自獨立成篇,隨便看任何一支都是完整的。小編認為京東之所以要將廣告拍成連續劇,要采用同一個演員和有有記憶點的形象、同樣圍繞剃須的故事、同樣采用戲劇化的表現方式、同樣帶給用戶忍俊不禁的笑點,最重要的考量是能夠讓用戶對故事情節以及演員留下深刻印記,尤其是之前看過京東雙十一廣告的用戶,從而對京東TVC所傳遞的品牌主張與營銷訊息產生強關聯和記憶。
在創意營銷圈將廣告拍成連續劇的,其實也屢見不鮮,例如小編比較喜歡的益達“酸甜苦辣”系列,但承載和表現手法通常都是近幾年大熱的微電影方式,而以15秒TVC來承載的卻少之又少,畢竟時間越短,故事和演員發揮的空間就越狹小,這就越對營銷和創意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但對企業而言,TVC廣告的連續劇化,尤其是在支撐不同營銷戰役中,能夠在大大降低各類營銷成本投入的同時,實現品牌營銷傳播能量的有效銜接和再延續。
這就好比一個有故事、有情節的廣告片和一個純粹自賣自夸的產品功能販賣式的廣告相比,用戶當然更青睞后者,而當用戶看到好的連續劇廣告時,如果對之前的廣告、演員、情節等任一因素有印象或好感的話,都會增加對下一支廣告的好感度。當然在實踐中,將廣告拍成連續劇也通常有一大弊端,就是單抽一集廣告出來,有時候會讓用戶發蒙,尤其是以微電影方式承載的廣告片,這也就要求好的連續劇TVC廣告需要每支都能獨立成篇,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將幾支放在一起,又能產生更多的笑點與聯想,只有這樣才能在營銷中產生價值的最大化,看來京東雙十一廣告與《我是歌手》中的廣告對這一點也是有所洞察的。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