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下IBM提出的“智慧城市”這一記安利后,人們對未來的生活終于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憧憬:比如,襯衫可以幫你選領帶,食物自己告訴你有多新鮮,建筑會自己降低能耗……
這些具象化的猜想正一步步走向現實——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科技鯰魚的攪動下,生活中原本冷冰冰的物體變得活絡起來。從它們身上,我們最先觸摸到未來智慧城市的一絲半縷。
但時至今日,智慧城市作為一個大的系統性的概念,依然沒有一個相對權威的統一的評估體系及建設標準。而相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已經有500多個城市計劃進行智慧城市試點。這也意味著,這500多個城市將在各自對“智慧城市”的不同解讀下開展工作。城市間如此,城市內部也將如此。
由此造成的問題也就紛至沓來。在一份城市樣本數為151的《2015年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中,以滿分105分為前提,國內2015年智慧城市的平均得分僅為40.05。刨開時間因素,參差不齊的智慧城市生態現狀依然被擺在了臺面:創新不足、低效率重復建設、數據信息碎片化等。這迫使我們有必要審視,當前的智慧城市熱,我們最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缺位的頂層設計
一個以城市為單位的項目,毫無疑問,其復雜性、交叉性等難度都是前無古人。簡單點說,交通、教育、環保、通信、旅游、工商業活動等維系城市運轉的子系統,向來各司其職、各自為政,而智慧城市所要做到的基本,是在子環節具象化的智能之外,將這些子系統之間進行打通,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更好地預測民眾需求,做出高效決策,提供相應服務。
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意味著執行之前,必須要有一個高屋建瓴式的頂層設計:智慧城市的具體構想、項目的執行和評估標準、子系統的配合執行、各環節的互聯互通、交叉信息的處理等——它們才是指導智慧城市落地執行的綱領性文件。
而我們可以注意到,恰恰這樣重要的環節,在風起云涌的智慧城市熱潮中,是缺位的。許多所謂的智慧城市規劃,是一時的盲目跟風而非深思熟慮的結果。沒有磨刀便開始砍柴,最后的處境就是在建設中不停地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再發現問題、再處理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后導致效率低下,士氣大殺;而一些本可預見的情況依舊不能避免,又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另一方面,由于對智慧城市的認知不夠,使得眾多城市的所謂“智慧”流于各種具體應用,譬如手環公交卡、微信生活、支付寶錢包。這種單純的硬件投入,使得城市生活的改善僅僅停留于“智能”層面。盡管人們的生活更方便了,但是明明可以進一步的方便——智慧城市的精髓——全面物聯、充分整合、協同運作,則無法得到真正的激發。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打車軟件如此盛行的前提下,我們依然沒有基于軟件上的大數據,為部分市民的出行做出良好引導,以解決相應程度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電子政務全面普及,我們為了辦個二胎證,依然還要跑好幾十個部門,甚至要證明“我是我”。
好消息是,已經有城市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峻。安徽淮南市就在經過專家討論后,決定每年拿出500萬來做頂層設計。同時,也有國內優秀智慧城市建設運營商注意到這一問題,高新興科技就通過"城市數據總線"理論體系的實踐和完善,積極構建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并在“智慧北屯”、“智慧寧鄉”等項目中落地,這才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信息孤島如何解決?
在信息化的今天,數據的社會價值愈發凸顯。解決交通擁堵需要車輛和道路數據;提高政務服務水平需要民生反饋數據;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需要醫療和人口數據;一項新政策的實施,甚至需要多行業的數據配合;而這些與市民息息相關的金融、醫療、教育、交通、個人檔案、水電煤氣等大量行業數據,則被掌握在不同的政府部門、不同行業的企業和平臺手里。換句話說,它們呈零散狀,各自為政,形成所謂的信息孤島。
另一方面,這些數據絕大部分被束之高閣,處于被存儲狀態。如不能被盤活為人所用,與死尸無異。
智慧城市需要著手解決的正是這些問題。遺憾的是,過去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部分企業技術欠缺以及高層的思考不夠等原因,使得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孤島現象愈發突兀。
不少人甚至認為,智慧城市發展的最大難題,便是如何打通各部門、各領域的數據通道,形成信息的互聯互享互用,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高效與靈活運轉。
但這種難題并非不可逾越。此前提出“智慧國家2025”10年計劃的新加坡,則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日本早稻田大學一項調查指出,“新加坡近98%的公共服務已經同時通過在線方式提供,其中大部分都是民眾需要辦理的事務。”2015年,新加坡已經通過遍布全國的通訊基礎設施和傳感器網絡完成了連接和實時數據的收集工作,并計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通過實現數據的有效共享和分析,更好地預測民眾需求并提供服務。
而在國內,于2014年開始啟動的新疆阿勒泰“智慧北屯”項目,同樣對各級系統的數據存儲、運輸、分析與反饋做出了智慧化探索。與以往各個智慧城市項目所不同的是,“智慧北屯”的項目承接商高新興是一個專門的智慧城市運營商,因此它比較早地注意到“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問題,并在具體策劃過程中積極構建。其在“智慧北屯”項目中率先實踐的“城市數據總線”,則將建成三網融合、無線寬帶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并與運營中心貫穿于各級系統之間,實現數據的共通共融,使城市的政務、旅游、城管、社區等各方面各領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
曾將“智能城市”計劃提升為“智慧國家”計劃的新加坡認為,智能與智慧,一字之差,卻謬以千里。“智能”側重于硬件的智能化,用意在于以智能機器取代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的作用;而“智慧”則強調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同事,更加注重數據的共享,并以之為依據,實現更科學的決策。
無疑,數據共享之于智慧城市,正如任督二脈之于人之身體,如不能打通,智慧城市只能流于“智能城市”,這種“仙女散花”式的進步,不僅浪費現有的技術資源,也于智慧城市的積極推進無益。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