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指出,在歷經將近十年“以更少資源完成更多任務”的時期之后,政府部門首席資訊官(CIO)依然承受著龐大壓力,必須盡可能節省IT及業務成本,但又必須帶領公部門從事數字創新。政府部門首席資訊官必須面臨組織與文化上的雙重挑戰并消除障礙,讓社群、移動、數據分析、云端以及物聯網(IoT)等技術發揮其潛在工效,帶來徹底的革新。
Gartner研究副總裁Rick Howard表示:“系統、數據與流程各自獨立的舊式觀念,再次突顯出‘一成不變’的做法與態度限制了政府部門,讓他們無法開拓更多為民眾提供完整的端對端數字服務的合作伙伴。”
Howard指出:“在數字服務經濟中,政府部門必須在IT方面進行大膽的策略性投資,否則將永遠困在次等的業務和服務模式當中,長期下來財力上也無法維持。政府部門首席資訊官若太慢采用能徹底改變民間服務產業的科技創新,將提高業務的風險和成本,同時也無法達成組織任務。”
2016年全球中央、聯邦及地方政府在科技產品與服務上的支出,預計將成長0.3%,達到4,301億美元,并且在2020年成長至4,761億美元,換句話說,將從2015年衰退5.2%的谷底反彈。
為了讓政府部門徹底轉型,Gartner整理了2016年十大策略性科技,并且針對這些技術的采用和效益為首席資訊官和IT主管提出建言。這份列表的目的并非要首席資訊官將絕大部分的時間和預算花費列出,而是一份Gartner建議他們應該在2016年當中提出規劃的策略性科技清單。
1.數字工作空間
政府部門中有越來越多熟悉科技的員工,從第一線的人員到高層主管皆然。因此,數字工作空間是一種藉由消費化工作環境來提升員工參與度及靈活度的業務策略。數字工作空間可促進團隊工作模式,支持分布式、移動化工作環境,并且讓員工在科技上擁有選擇彈性。
2.多重管道的民眾參與
想要提供一種有效的民眾體驗,需要一套全面性的民眾服務方法:(1)透過資料來掌握并了解民眾的需求和愿望;(2)利用有效的社群媒體和溝通來讓民眾主動參與;(3)讓民眾依照自己的方式來參與;(4)了解民眾偏好的參與管道;(5)提供不同管道之間的順暢轉換;(6)最終提供一種更令人滿意的民眾互動方式。采用一套以民眾為中心的信息管理策略,提供多重管道的民眾參與機會,必將帶來可量化的效益。
3.開放任何資料
將政府的任何資料公開,采用“默認公開”或“依偏好公開”的監督政策與信息管理原則。如此可讓免授權的數據以機器可讀的格式公開,讓任何有權讀取的人都能存取,不需身分認證或注冊。
開放資料是以源頭搜集到的“原始”樣貌提供,并且在隱私、安全或數據質量的考慮下以盡可能簡略的形式公開。開放資料可經由開放的API來存取,并且不受任何商標或著作權的限制。
4.民眾電子身分證(e-ID)
隨著政府逐漸數字化,數字身分必須更可靠才能擔當所有數字交易的核心。民眾電子身分證(e-ID)指的是一整套由政府所管理的周延程序和技術,提供安全的環境讓民眾可以存取這些核心資源和服務。
政府必須要求在線認證與身分證明,因為親自臨柜的身分認證方式已逐漸落伍,無法為民眾提供整合、平順的資源存取與服務。這一套“不會走錯門”的業務模式必須能夠在文化及法律皆允許的范圍內讓每一位民眾都享有獨一無二且永久的身分識別。
5.分析數據無所不在
分析數據是經由數據的搜集和分析來提供一些信息作為提高組織效率或方案成效的移動方針。將分析數據普及到業務活動及服務供應的所有階段(達到分析數據無所不在的目標)可讓重要的政府機關拋棄緊盯著儀表板上落后指針的管理模式,轉變成自主性的業務流程和商業智能(BI),協助人員立即做出符合當下情境的優質決策。
6.智能機器
實務上,智能機器是結合各種不同的數字科技來完成原本該由人工執行的業務。這方面的能力正快速演進當中,目前已有:深度神經網絡、自動駕駛車輛、虛擬助理,以及能與人員及其他機器聰明互動的智能型顧問。
政府IT主管必須從加強現有業務作法的角度,或者從開發新式公共服務基礎或業務目標完成方法的角度,來探索智能機器。
7.物聯網(IoT)
IoT是一種由許多(固定或移動的)實體對象所組成的網絡,這些對象內含可在各種環境進行通訊、監控、感應或互動的技術。IoT架構整個生態體系的內涵包括:對象、通訊、應用程序以及數據分析,而且是所有民間產業與公共事業實現數字商業應用的關鍵要素。
政府機構內的實際案例與采用率隨服務領域和計劃任務而異。采用IoT的政府業務模式正開始逐漸出現,例如:按使用量付費或采用月租的課稅方式、都市街道上的智能垃圾桶,以及在長照環境當中遠程監控年長病患的情境。
8.數字政府平臺
政府機構無時無刻都面臨著提升服務與節省成本的壓力。采用數字平臺可減少人力支出,并支持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這類平臺可提供的服務包括:身分管理與認證、支付、可重復使用的應用服務,以及各種領域都需用到的通知(如短信和電子郵件)。依全球來看,政府機構正透過平臺來簡化流程、提升民眾互動并減少支出。
9.軟件定義的架構
軟件定義的架構(Software-Defined Architecture,簡稱SDA)在服務的需求者與供應者之間插入了一個中介者,讓服務可以更頻繁更動,也就是說,就如同讓IT可以在車輛行進之間邊換輪胎一樣。多增加了一層軟件之后,網絡、基礎架構或信息安全就能抽象化及虛擬化,事實證明這確實是基礎架構部署與運用上一種有效的作法。
將同樣的技巧應用到軟件架構,可以提升程序代碼的管理與靈活性,讓政府機構能夠應付數字化政府與IoT經常變動的需求。某些政府機構已開始建置軟件定義的基礎架構(Software-Defined Infrastructure,簡稱SDI),但絕大多數仍在采用傳統的數據中心。
10.風險導向的信息安全
網絡安全威脅的大環境瞬息萬變,但這只不過是整個復雜、多重面向的威脅與風險情勢中的一環。政府部門首席資訊官必須采取一種具備威脅意識及風險導向的資安方法,在掌握完整風險和信息的情況下做出良好決策,讓資源更聰明分配,讓可能危及政府目標、業務、資產及人員的決策更周延,讓資深主管參與風險導向的決策。
2016年出現了四個最新的發展趨勢,有可能在未來的三至五年內大幅提升政府的績效,分別為:“分析數據無所不在”、“智能機器”、“軟件定義的架構”以及“風險導向的信息安全”,這每一樣都可能為監督、人力資源管理、采購及財務實務帶來挑戰。
Rick Howard表示:“許多科技趨勢都會改變業務模式,并且需要符合時代的政策來配合,尤其是隱私及法規相關的政策。首席資訊官必須主動提供建議給政策制定單位,并與產業專家合作,請他們提供選項和沖擊分析。”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